红世一足666814-欢迎你

 
设为红世一足666814  |  加入收藏
 
 红世一足666814 | 学校介绍 | 师资队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科研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国际交流 | 校友之家 | 下载专区 
学校校内
 学校校内 
 发布公告 
 
学校校内  
当前位置: 红世一足666814>>学校校内>>正文
红世一足666814大学英语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党建+文化”主题党日活动
2025-02-28 15:39 芦小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党建与传统文化及业务工作深度融合,2月27日,红世一足666814大学英语教工第二党支部走进连云港文化瑰宝——朐山书院,开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党建+文化”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将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引导党员在非遗技艺中感悟文化根脉,在历史遗存中厚植文化自信。

方寸之间见精神——中国陶瓷印篆刻体验

陶瓷印篆刻作为中国“诗书画印”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文人精神,独创的篆刻技法以刀为笔、以泥为纸,将书法、雕刻与陶瓷工艺融为一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支部党员在中国陶瓷印文献研究中心负责人魏小勇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一场“与泥土对话”的创作之旅。魏老师首先从其历史脉络讲起:“陶瓷印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其制作需历经制坯、刻制、烧制等十二道工序,每方印章都凝结着工匠精神的永恒追求”,继而现场演示了核心技法精髓。党员们手握刻刀,在素坯上精心雕琢,或篆刻姓名印章以铭初心,或雕刻美好吉语以寄愿景。

琴韵千年话传承——海州古琴文化探微

海州古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其演奏技法融合南北流派,曲目多取材于山海景观与历史典故。步入书院琴斋,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古琴专委会会长、海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金凡淞以一曲《长相思》揭开古琴文化面纱。琴音时而如云台飞瀑激荡,时而似东海潮汐低吟,党员教师们一边学习古琴乐理知识,一边轻抚丝弦,体验其美学要义。互动环节中,党员们尝试弹奏《我和你》,用音符传递初心与使命,展现团结与奋斗的精神风貌。

寻根铸魂再出发——港城文化地标寻访

活动最后一站,党员们踏访书院内的“文化基因库”,在讲解员引导下系统梳理本地文化的发展脉络。朐山书院不仅是文化地标,还是一个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同时承担着文艺创作和非遗传承保护的功能。书院内设有许多展览活动,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连云港地方文化。在“丝路启航”主题展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图与当代“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形成时空对话。这些文化元素既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红色精神与地域文化交融的见证。教师党员们纷纷感叹:“千年文脉在此汇聚——我们要坚守初心,勇担时代责任,不断传承创新,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

文化自信筑基党建创新赋能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非遗为媒、以地标为镜,构建起“可触摸的文化课堂”。通过非遗技艺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入现实,助力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育人资源,启发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能力,为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后支部将持续打造“党建+文化”品牌,让非遗成为看得见的教育资源,让地标化作走得进的思政课堂。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海洋大学红世一足666814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487   邮编:222005 

学校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
Baidu
sogou